自我国揭出郑百文、银广夏财务造假丑闻后,媒体对此类案件的曝光一直没有间断。而在美国揭露出安然丑闻后,就像拔出胡萝带出泥,一连串造假丑闻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于是,有人惊呼资本市场怎么了。甚至有人消极地认为,资本市场是只大染缸,白的进来,黑的出去,从而对重建市场信用产生了怀疑。
其实,对公司财务造假丑闻的频频曝光并非是一件坏事。在股份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条件下,拥有信息优势的经理人具有利用股东的授权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再加上资本市场本身具有的信息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公司具有通过做财务假账来获利的动机。尽管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加强金融监管对这种造假行为处处设防,但百密总有一疏,随着条件的变化,即使原来比较完善的制度也可能出现漏洞,于是总有一些投机者会以身试法。因此,资本市场上出现个别公司的造假行为并不令人意外。可怕的是如果我们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或者有意掩盖,则这会使造假现象蔓延,乃至发生千里大堤毁于蚁穴的后果。现在我们敢于在媒体上公开揭露这些造假者,这至少表明对这些现象的深恶痛绝,并希望铲除这些现象。
当然,公开曝光只是重建市场信用的第一步,关键的是能否构建一个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自我纠错机制。这种纠错机制至少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造假行为的惩罚不仅力度是足够大的,而且惩罚威胁是可置信的,从而在可预期的高昂造假成本下使具有造假动机的公司望而却步;二是及时弥补制度缺陷。公司及会计事务所之所以能够造假,除了它们缺乏自我道德约束外,总是表明制度安排上存在漏洞。因此,根本的治假措施就是能敏锐地发现造假行为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并通过制度创新从源头上堵塞公司造假的可能性。
美国华尔街在接二连三爆发财务丑闻后,其资本市场的自我纠错机制开始启动。最近美国总统签署了参、众两院通过的公司改革法案,对上市公司、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和证券监管部门的行为设置了更为严格的种种规定,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时代以来最为彻底的企业改革法案。我国针对频频出现的制假贩假现象,开始动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整治市场秩序,特别是加强对上市公司及中介机构的监管。正是在全国上下呼唤诚信的背景下,一个接一个的财务造假丑闻被揭露出来。相对于有意捂盖子来说,这种公开揭丑恰恰表明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来惩治造假行为。最近我们看到的雷声响过后开始下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例如,重拳出击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严惩违规高管人员,包括前文提到的起诉原郑百文董事长、审查有造假嫌疑的公司财务状况、公开警告公司的违规行为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如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优化股东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构建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完善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等;规范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行为,避免它们与上市公司穿连裆裤,把那些合伙造假者清理出审计行业;构建更完善、更有效率的资本市场的监督机构。
相对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来说,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时间还很短,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导致其发育的程度还不高。因此,它就更容易产生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整治资本市场的任务就更艰巨。尽管我们已经开始向造假者宣战,但离彻底恢复市场诚信还有很长的距离。所以,在响雷以后,雨还应下得更大一些。例如企业制度改革的步伐可以更快一些,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更完善一些、证券监督部门的监督效率可以更高一些和监督行为可以更独立一些,特别是对造假者的惩治力度还可以更大一些,从而使对造假惩罚威胁的可置信性更强一些。
在不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出现个别公司的财务造假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既不揭露又不惩治这种造假行为。资本市场的完善总是在不断的自我纠错过程中完成的。因此,为了整治造假行为,不仅要打雷,更要下雨,下大雨。这让我不由地想起高尔基在《海燕》中的一句名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相关热词: 企业财务造假